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舟山書庫|《蓝色诱惑》的文本意义

《蓝色诱惑》是舟山新时期以来第一本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海洋文学作品选集,在19939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该书编者在“出版前言”中,这样概括该书内容:“这是一部以海洋为特定文化背景,全方位展示人对宇宙、历史、自然深沉思考的力作,力求挖掘海域生命的深层内蕴、美学特质及嬗变与冲突。诗作融汇当今最先进的表现技巧,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散文则更多剖析了人性的美与骚动。在海洋文学的长廊上,这个集子理所当然地占有一席不容忽视的位置。”
 
全书收入29位岱山籍作家的作品。

 

 
《蓝色诱惑》的文本意义
图片
 

厉敏

 


 

《蓝色诱惑》一书,由新华出版社于19939月出版,它是岱山文协(即岱山作协前身)的第一本海洋文学作品选集,也是舟山新时期以来第一本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海洋文学作品选集。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3年的这15年中,本市有若干作家曾出版过个人的海洋文学作品集,但尚未有一本由出版社出版的海洋文学作品选集。因此,《蓝色诱惑》对新时期以来我市海洋文学创作出版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本书取名为“蓝色诱惑”,时任《江南》副主编的谢鲁渤如此解读:



所谓蓝色诱惑,说的当然是海。但他们不是海的陌生人,不是海客;他们是海的儿女,他们的诱惑所指,不是一种浪漫情怀,而是溢自生命的激情。……为什么海对他们的诱惑以及这诱惑唤起的激情会如此长久的持续,许多年了,看不出有丝毫衰颓的迹象,每次和他们在一起,我几乎都会受到一种类似前赴后继的精神的冲击。

显而易见,这“蓝色”当然是指大海的颜色,生活在海岛的一群文学爱好者,在大海的“诱惑”下,创作出了一篇篇浸透海水的诗歌、散文。谢鲁渤先生由衷赞扬了这些作者们对大海的一种来自本能的钟情,这是他们之所以能始终乐此不疲、坚持不懈的真实原因。

 

岱山文协,全称“岱山县文学爱好者协会”,成立于1984年,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82年的岱山“野草文学社”。2006年,“岱山文协”更名为“岱山县作家协会”。
岱山文协在成立近十年之际,策划出版了这本《蓝色诱惑》。本书由时任市作协副主席的来其编辑,由29位岱山籍作家著述。
早在19855月,岱山文协的朱涛,赴北京参加《诗刊》社青年诗歌笔会。著名诗人艾青受《诗刊》社邀请参加指导,笔会期间朱涛了解到艾青上世纪50年代曾来舟山采风,于是邀请艾青先生为岱山文协题词,艾青欣然写下“怀念舟山群岛”。

此后,岱山文协把文协内刊定名为《群岛》。这本有一定知名度的内刊一直编印至今。在岱山文协以后的对外作品展示和推介中,也一直用“群岛诗群”的名义。从1989年开始,全国有几十家文学刊物推介了“群岛诗群”,引起了《诗刊》《文艺报》《作品》和中国诗歌网等报刊、网站的关注。
时任岱山县长的戴秀开,在《蓝色诱惑》一书的《序一》中说:
岱山文协“从诞生至今已有十来年。时间不长,却又曲曲弯弯,风起潮落,从几人发展到十几人、几十人,乃至上百人,如浪涛一波复一波,且硕果累累。这些年,几家全国性报刊为他们作过专题介绍,出过作品专辑,几十家报刊上留驻着他们蔚蓝色的足迹。他们这一群体俨如岸一般,灿然站立在蓝色水域的边缘,与群岛同呼吸,与海浪共吟唱。” 
《蓝色诱惑》分为“诗歌卷”和“散文卷”两部分,作品以海洋题材、海岛特色为主。
在“诗歌卷”中,共选录了(以书中排列为序)厉敏、朱涛、孙海义、李国平、李越、沈松友、吴常亮、周开龙、张革、邹海平、郑复友、盛国平、曙频等13位诗人的海洋诗歌。
在“散文卷”中,共选录了戎萍娟、李松岳、汪国华、岸岛、陈敏、周波、林沁、戈子、罗鸥、邱波彤、陆国军、俞复达、赵陆鸣、於海峰、赵幼燕、杨琼燕等16位作家的海洋散文。


 

 

 

 


该书编者在出版前言”中,这样概括该书内容:
这是一部以海洋为特定文化背景,全方位展示人对宇宙、历史、自然深沉思考的力作,力求挖掘海域生命的深层内蕴、美学特质及嬗变与冲突。诗作融汇当今最先进的表现技巧,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散文则更多剖析了人性的美与骚动。在海洋文学的长廊上,这个集子理所当然地占有一席不容忽视的位置。
这个评价比较客观公允,也恰如其分。
时任岱山县副县长的钟达,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