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在虚化与特写之间 ——谷频诗歌中的视觉捕捉

                                                         在虚化与特写之间
                                                              ——谷频诗歌中的视觉捕捉
 
                                                                             李春苹
 
谷频以非常独特的视角和极深刻的情感描绘他笔下的诗意世界,包括并不限于自然、生活与人性。跟随诗人的节奏,读者会很自然地沉浸于诗人创造出的诗意境界,如和风中,波光的水面镜像。或许是源于一种神秘的自然气息加持,诗意浑然天成。诗人以克制的情感,舒缓地流露出一种极淡的带着理智忧伤,那种淡淡的带着理智的忧伤如同谷频诗歌的魂灵,暗藏一系列灵感的漩涡。当这些灵感旋涡打着漩,诗句如同溪水中的鱼儿,以极优美的弧度,以跳跃的方式闯入读者的眼帘。
神秘的自然气息,诗意纯粹,浑然天成。神秘的自然气息是谷频诗歌中的典型表征,这种气息是岁月给诗人的灵魂注入的特殊香氛,自由而弥漫,纯粹而轻盈,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盈满读者的心灵。他写《这个黎明是暖和的》:“我想远郊的河流已经解冻/光线正慢慢嵌入我们的睡眠/这是奔跑的时刻,时间之外的景象/如墙上的老式挂钟越来越成熟/黎明如一道幕布蘸满了黑白”。先以光线的角度开启落脚点,然后带领读者将视角持续延伸,一种独特而神秘的自然气息始终充盈着观感。“远郊”“河流”“光线”“时间之外”“老式挂钟”“黎明”“幕布”“黑白”,意象以冷色调的晨曦为主,智性的观感与冷静哲思相融,碰撞出一种带点神秘的、具有希望的,在沉默与爆发之间的诗歌纯粹之美,在救赎与被救赎之间来回穿梭的,带着想象与延伸的,词语张力之美。 “解冻”“嵌入”“奔跑”“成熟”“蘸满”一系列的动词给诗歌中的东方之静美注入了活力与动感,所有的意象一起随着动词弹跳而起,从解冻到奔跑,从嵌入到蘸满,意象如一种流体涌动起来,沸腾起来,喷薄起来,“黑白”与金光只隔着一幅幕布的距离,那种涌动的东方意蕴令人神往,乃至意犹未尽。独创的诗意情境,真挚的情感铺垫,如同诗人的独白,安安静静却又如此笃定。诗人通过对黎明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独特的视觉捕捉,在虚化与特写之间呈现深刻而明亮的诗意。不得不说,谷频非常善于视觉捕捉,他通过颜色、场景、光线、空间、时间与场景的视觉转换来呈现想要表达的诗意语感,这些不同的场景,诗人会再次以虚化与特写的方式,区分、渲染或强调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他在《在黑白之间》这样写道:“我所形容的白埋在日月的深层/当天色暗淡下来,奔跑的脚印和心跳/都是湿漉漉的, 而童年的马灯/在云朵的高度慢慢变成流水的墨色/如同十里长河流动低处的眷恋
”,“我所形容的白埋在日月的深层”,大地苍茫,明月高悬,无边而空阔,孤独感油然而生,这里没有具体的意指,主要是作为虚化的背景,虚化的空间,虚化的辽阔,为随之要表达的主题烘托出苍凉的背景与气氛。“而童年的马灯/在云朵的高度慢慢变成流水的墨色”,在此处,视角从虚化转为特写,“童年的马灯”温暖而亲切,记忆深处的透明暖色调,此处为强化与强调。紧接着,诗人再一次用到了冷暖色调的对比,用“流水的墨色”对比马灯的暖色,暖白与墨色,一冷一暖,互为参照,互为依托,视觉的明暗对比,场景的虚化与特写,共同营造出诗歌的奇妙意境,诗人通过对黑白两色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全诗没有多余的话,简洁,纯粹,语言张力十足,如同上了年份的酒,亦如慢火炖出的汤汁,简简单单的佐料,生活的滋味。诗人的灵感与想象力都以一种极简的、慢热的方式缓缓呈现,需要读者用以沉浸式阅读的方式方能体味诗歌中的不一样的审美。
于节气变换中寻找现代与农耕文明交错中延伸的诗意。他写《芒种》:“麦穗久久埋在我们的掌心/催熟了石井潭那堆柴火/把六月六的果子全都爆响”,想象力如同骏马奔驰,语言澄澈,诗意盎然。我非常欣赏谷频笔下节气变换出的故土诗意。他写节气但不局限于节气,节气是表象,传统农耕的山川之美与对故乡、故土的怀念是内里。 当回到节气,回到传统的农耕文明,回到乡村的炊烟,岁月的柴火仿佛变成擦亮诗人记忆的火柴。在谷频的节气诗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安稳,想象力则如日出般澎湃,诗人骨子里的岁月记忆仿佛在诗歌中找到了出口,那些诗意喷薄而出,如嘹亮的歌声:“麦穗久久埋在我们的掌心”,沉稳的中国男人式的感情,象征着父爱,醇厚,沉稳,藏而不外露,“催熟了石井潭那堆柴火/把六月六的果子全都爆响”,“六月六”代表了夏天,乡村六月在此处象征着年轻与希望,纯粹的青春,热情如火。“麦穗”与“柴火”,“果子”与“爆响”一起激发出中国式的浪漫,属于农耕文明 独特浪漫与美,在想象力与爆发力一起作用下,诗意被瞬间拉满!如一把称手的砍柴刀,猛地挥出去,隔空也能留下一道有力的弧线。
他写《白露》:“在月末,诗歌的食物也在磨损/你必须回头寻找失落的马鞭”,“诗歌的食物”立意新颖,令人起遐思,紧接着“失落的马鞭”则是凌空而起,又或者奔腾而来,想象力让两种毫不相关的意象紧密衔接,甚至擦出了不一样的创意火花,一种独特的,带着热气的、升腾着的文字之美。“你打开清晨,新鲜的空气/就会把它撞出一道道口子”,这是一个诗歌创造出的宁静清晨,美得热烈而纯静,“空气”与“口子”把清晨的阳光与露珠都泄露了,那么温馨,那么宁静,美好,带着哲理,带着忧思,语言在诗人的笔下挥起了鞭,越来越生动的情境,极有渲染力。   
用不一样的视角描述亲情与爱情。 “母亲说:走了那么远的路/
这故乡还有伤感的折痕啊/而归途的中午 记忆的阳光在变软/熟悉的村庄象缕烟在空气里浮着”,“折痕”“归途”“中午”“村庄”“烟”,谷频写亲情,似写非写,似道非道,似近又远,似远又近,只可琢磨,无法细说,这就是表达的独到之处,文字简短之处见功力,不直接说,含蓄而见解的表达,一种似是而非,如同中年的叹息,于无声处就见了惊雷!“多短暂的时刻/爱情已从时间的背后绕过/我们却在咖啡因的催促下/习惯化妆,像害怕被生活的余光照见”,关于爱情,谷频的表达也是有着自己的心法,从爱情背后,事物的本质落笔,明面是爱情,其实写心酸。生活的本质或许远没有表面那么美好,诗人的表达也从更加立体的事物本质开始,通过抵达事物本质的视角,抓取及特写,来表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
沉稳,大气,不急不躁的表达方式。以点睛之笔缓缓道来,神秘的自然气息,独特的视觉捕捉,在虚化与特写之间反复回旋,于节气变换中延伸纯粹的诗意,灵感与想象力打着漩涡反复着地又起飞,展现出诗人对时间、生命和爱的多维思考与多重感悟。语言张力十足,诗意如同上了年份的酒,亦如慢火炖出的汤汁,余味无穷。
 
李春苹,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四川诗人》微刊副主编,《秦风诗简》主编。获第八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室签约评论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