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动的海洋诗及其精神世界的镜像
内外联动的海洋诗及其精神世界的镜像
——谈谈谷频诗歌的艺术特色
卢辉
古往今来,“以海言志”的诗多,“以海言事”的诗少,而且大多是以江观海。比如,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的曹操的《观沧海》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那么,时至今日,为何依旧是“以海言志”的诗多,“以海言事”的诗少,究其缘由,也就是大家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大陆为“内”,海洋为“外”,内外割离、内外有别的海洋诗。
那么,在浙江舟山,以谷频为代表诗人的海洋诗终于有了“以海言事”的诗品,以谷频的《二月的岱山岛》为例:“请快把灰色的沙粒从地图上拿走/这个张开空唇的孤岛/站在涨潮的海中并不想日益憔悴/那么多鱼种潜伏在岱衢洋的深处/诗中叙述过的桅杆、带鱼、耀眼的盐/以及祖辈为生的风浪都是神秘的珠宝/它们撒落大地,为的是幸福的寻找/越冬的候鸟在望夫崖筑起了爱巢/而二月单薄的渔汛,让每条街巷变成了/洋面,都在盼望着一场完美的风暴/这是东海空出来的最后一块陆地/对岸彻夜不灭的灯火便是我的阳光/哪怕你用一生的时间练习遗忘/我们全身的鳞片,必将重新回到海水中”。谷频的这首诗,我终于看见回到人间、回到陆地来写的“大海”。这样的回归共有三个层面,一是大海本身的回归:“祖辈为生的风浪都是神秘的珠宝/它们撒落大地”;二是海陆互鉴的层面:“二月单薄的渔汛,让每条街巷变成了/洋面”;三是回归大海的层面:“我们全身的鳞片,必将重新回到海水中”。在这里,三个层面的海陆“同构”与“同缘”成了谷频海洋诗的首选,更何况带有祖辈族群色彩且内外联动的诗作竟成了谷频海洋诗有别于他人海洋诗的独特之处。
可以说,谷频在为海洋诗铸魂。在他看来,真正的海洋诗:血与海的基因密码是一致的。为此,在海洋“主体自觉”的前提下,谷频的海洋诗无不生长出人类的“精神生态”,而这样的“精神生态”是漫漫滋长,并且错落有致:“请快把灰色的沙粒从地图上拿走/这个张开空唇的孤岛/站在涨潮的海中并不想日益憔悴”。可以说,谷频的海洋诗从历时性的视野客观地回溯到“人文”的海洋,从共时性视野呈现人类与海洋的文化内涵,从价值意蕴角度深刻洞察了海陆同构。同时,就海洋诗而言,“我们全身的鳞片,必将重新回到海水中”,像这样以缘脉为生命价值的海洋诗在谷频的诗作中并不鲜见,他的《潜水者》就很有代表性:“作为潜水者,他带来海洋/带来情感和潮水的秘密/连失忆的时间都紧戴在/浪花的手腕上/一个礁岩点亮黎明的小渔村/让忧伤的水手抱紧渔歌醉了又醉/当铁锚变成鱿鱼的尾巴/潜得多深,他的十指只抓得起一把水藻/今夜,在船桅掌灯和仰望都是多余的”。应该说,《潜水者》不再是海洋诗自然属性的那部分狭义的表达。在谷频看来,潜水者不再以“潜”作为探寻海洋的“标配”,而是让潜水者“带”回海洋,带回情感和潮水,让潜水者成为“活”的海洋元素,这是一种集自然、历史、社会、文化为一体的海洋元素。只有这样,才能使海洋诗内外联动起来。
的确,谷频的海洋诗不是简单地“出入”海洋,他的海洋诗其内在逻辑通过“三个维度”表现出来,比如谷频的《船过竹屿港》:“我在竹屿港向海豚们道歉/这里的圣境已被游移的帆影移走/是一层层铁锈伤及到水/在笛声交媾的地方/锉掉了上帝丰满的脚丫/我看到他的脚下流着黄色的血/风翻飞起伏的岸线在海啸中/一一碎裂,是谁奔跑在悬崖洗濯着/我来生的耻辱与荣耀/鱼的遗骨是海洋呈现给这个世界的脸/除非在我们睡着的时候/能够赎回飞翔之鳍。带着桅杆的形状/在黑夜成熟的汛期出发/你相依为命的那支桨,雾仍在抚摸/然而船的伤口多么让人恐惧”。在这里,一是“时间轴”(“连失忆的时间都紧戴在/浪花的手腕上”)标示着一次从精神到物质的真实蜕变,沟通着精神与物质的时间维度;二是“空间轴”(“鱼的遗骨是海洋呈现给这个世界的脸”)标示着空间的内与外、动与静的问题,展现海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表现出空间的主体维度;三是“价值轴”(“你相依为命的那支桨,雾仍在抚摸”)标示着公共伦理的品格问题,彰示着公共伦理的价值意蕴和审美功能,表现出公共伦理的价值维度,这“三轴”共同形塑规定着海洋诗的三维立体景观。
当然,除海洋诗之外,谷频诗歌涉及的题材很广泛,其中包括具有反讽悲悯意味的《这不是你的过错》、带有察识与思辩色彩的《白露》以及睿智通达的《阅读瓦雷里》等。这些诗歌都是从生存状态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独特的诗歌语言,比如《这不是你的过错》:“我在人民路口总是喊不出/比羽毛更轻的名字,这不是你的过错/我偶一闪现便难产的灵感/像水中波澜不惊的鱼,这不是你的过错”。像谷频这样让讽谕与悲悯叠加形成的语言晶体,其实是对底层生活的挽逆与追问;而谷频的《白露》所勾勒的“在未来事件里张望的人”正是那种白白让“那么多明媚的阳光都在手上流失了”的人,由此可见,谷频的“思维扫描”是那样的精准;至于《阅读瓦雷里》的“幽深”,谷频不仅是对瓦雷里其人其诗的再现,更是对瓦雷里内心情感与生性孤独的照进与反射,这种对人对事的深度挖掘与独特诠释,构成了谷频诗歌创作的最初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