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作家茶馆 > 群岛评论 >

群岛评论

沉厚的生命质地和涌动的青春

                                 沉厚的生命质地和涌动的青春
                     
                                                              是枝
 
           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写诗,用一种写作方式来形容显然过于简单。写诗,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修行。在诗歌里修行,在生活中修行,获得一种超脱生活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用精神食粮的富足弥补物质生活富足带来的空虚。近日阅读鱼山文学社李慧英和梅森的诗是消解繁复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与锤炼。

   沉厚的生命质地
     阅读李慧英的这组诗,我感受最深的是诗里焕发出来的沉厚的生命质地,我想这些诗的作者一定对自己的故乡,对亲人,对时间流逝中的人生有着深厚的悲悯之情。
“世上奔跑的人
在戈壁上被还原的人
都是远离故乡的人。身体里只剩下月光”
这显然是一个跋涉者对自然生命之敬畏的语言指认,一种以一已之力对真实存活的情感博奕。包括《泅渡的人》也有着这种漂泊与坚定。
《我不孤单》中连续四句“我不孤单”这种复调、嗟叹与疼痛,在一个个不同的场景中表达这种无奈与坚强。我们的明    天是不可测量的深渊,需要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去防患于未然。这是活着的使命也是诗的一个指向,更是意象被擦试被体悟之后,彰显出生命的磅礴生机。
     有两首诗是以风为核心意象展开的,《如果风继续吹》在被风吹过的诗句里,我感受到西域独特的风的力度,它吹在许多被诗人铭记的事物上,最终诗人渴望这来自故乡的风能够一直吹下去,显示对生命最高可能的眺望。《九月的风》显然是诗人来到海岛获得体悟之后写下的作品。可以读到叙述中的沉静、渴望安定的心,而诗作最后的一千层浪再次分娩出中年生命的激情,这种浓郁的生命血色素是诗人在大海,在海岛的环境之下所获得的,这是来自深海的馈赠,也是诗人敏感的心能够摄取的。
      李慧英的诗非常成熟,总的基调是统一的,漂泊、悲悯与深厚,生命的沉淀融化在诗句中。


     漫游的行吟与激情的弹唱
   诗是是个体的孤独与自悟,是“我手写我心”。梅森的诗在追求情感的真挚与诗意的自然的同时,也看得出对诗歌意象和诗歌形式的建构与打磨。这几组诗,让我感受到涌动丰满诗意的青春,感受到诗人漫游中的行吟与激情的弹唱。
    梅森擅长面对一个主题,发散多角度多视角的思索,结合自己浓郁的感受,写下一组又一组诗。
“我一直在走,避开沙漠和池塘
昨天楼下的刺玫开了,羽翼折断,令人不幸
潜伏夜色,一切都是冷峻的杀手
划破身躯的刺带走一袭玫瑰的热烈
她们手脚冰凉,死于清晨”
这种想象,我觉得只能来自青春,青春的浓烈、决绝,青春的残酷、肃杀,我想是梅森持着自己的青春,并看见他人的青春所产生的想象。这组诗里,诸多奇异的意象与丰富的场景,为我们构筑了多色彩、多温度、多感受的想象中的世界,诗人的内心感受或直接或间接地在意象快速跳转之中呈现出青春诗意的涌动。
 
“天气晴一日,雨积蓄的便要久一些。
我想起一些事,事情好像已经发芽了。
如果有人问,我就告诉他这没什么,只是要下雨了
我困在屋子里不说话,想起那些避风的船只,鸟雀
我没有一支烟,
我的信纸还没有用完,
但我开始变得忧心,偷走了鸽子的一枚卵
我为什么要这样想?只是要下雨了
我们流着泪,我们的眼睛缄口不言
人们追逐美好的事物,但我却有一些笨拙
骑上马,仰望月亮”
     这组诗里的这几行,从感怀走向沉思,氛围、意境极美,更有呼之欲出的忧愁,如同大雨将至,那种苦涩的酝酿,避风的船只,鸟雀,一支烟,信纸,这些意象勾勒出孤单的闷闷的画面,这种闷会被雨打破,作者是这样相信的,他在期待着雨的到来,笨拙地寻求美好。但会不会写得有点满,是不是考虑删减与留白手法,以简洁取代绵绵的忧思,去掉连词,直接把情感放出来,也是一种处理方式。
       诗是苍生给予这个世界预留的最后的想象,而这种想象在梅森文字里,潜化成一种能量,释放出动人的青春。梅森作为诗人有着很好的想象力与抒情能力,并在灵感来临时写下灵魂的颤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