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那抹绿
早就厌倦了那满目的灰褐,却一直疏懒于庸碌的工作,在尘嚣熙熙、世俗攘攘中,追名逐利,还美其名曰:生活。殊不知,早已经忘却了生活的本色。
我家住在顶楼,高谓高矣,却只有一个卧室间那么大的庭院,四四方方,宛若空中楼阁。当初,看到如此荒芜的场景,也曾动过种花的想法,但想到自己整天忙于工作,哪有时间和心情去打理这些花花草草。再说,有花草必惹蜂蝶蚊蝇,到时,家里都是小虫子,岂不自寻烦恼,遂打消了这个念头。
人世沧桑,白云苍狗,心生岁月匆匆之感,胸念生命瞬逝之真,思凭一物以养心,借一境以理怀。于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突然养花的旧念重起,且愈加急迫。真的是心动不如行动,我立刻从楼下的车棚里找出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花盆,装上沃土,一个一个费劲地搬到楼上,虽腰酸腿疼,却无怨无悔。
种什么花呢?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梅,傲雪清高;兰,孤芳幽沁;竹,操节高洁;菊,隐逸傲霜。梅清、兰隐、竹雅、菊淡,四君子不媚不俗、幽芳清远、风骨逸致、荡污涤垢、亮节不阿,使人襟阔、风逸、格高、趣雅,颇令我神思向往。于是,我从喜欢养花的同事地方要来一些花籽,还到花鸟市场去买了一些文竹等盆栽。徒弟得知我要养花,还特地送了一盆兰花给我。我一看,梅兰竹菊四君子除了梅还没有,已经有三君子入我陋室,心已足矣。
养花的好处,自不必多说,从古至今,爱花、乐花、痴花之人数不胜数。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陶渊明偏爱傲霜的菊花,辞官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即使是几千年前的《诗经》中,也有以芍药为爱情信物的歌词,“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少年男女互相赠送芍药以表示情意。现代的一些文人墨客如老舍,也都把养花当成人生的乐趣,可见花之受宠,非一朝之功。
松土、碎土、播种、浇水,无一不用心,无一不细致。于是就满怀期待,期待着一种神奇的生命从土里钻出来,期待着一种异样的心情从土里长出来。我养花,没有任何功利,纯为修身养性之用,因此,种的都不是什么名贵的花。只要能开花,只要能养活,我就高兴。终于,在每日的期盼和关注中,慢慢地,花儿抽出芽来了,长出叶来了。仔细瞧去,叶片是那么嫩,透着浅绿的光泽。迎着阳光看去,能隐约看透茎叶,似乎能看透里面汩汩流动的水分,传送着滋养生命的养料。
小心地凝视着这小小的生命,对生命的伟大有了更深刻的体悟,生命本就是无中生有,而这个过程,也只是遵循了一种自然的规律而已。如果能够平静地对待生命的到来,那么我们也应该平静地接受生命的离去。能够不喜,才能够不忧啊。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绿色开始在我家的庭院里蔓延,我从来不去刻意地修剪他们,就让他们自由地生长着。甚至一些野生出来的小草,只要它们不妨碍花儿的生长,我也让他们自由地在我的这个庭院里呼吸,毕竟,它们也是生命啊!就这样,从生机勃勃的春天走到葱茏葳蕤的夏天,再到让人愁绪缠绵的秋天,那满目的绿色,有的正在逐渐褪去那岁月的色彩,慢慢地变老,枯萎。这不禁让我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大家也都在这岁月的磨砺中,不断地在脸上、身上写下岁月的沧桑,刻上时光的印记,就这样,慢慢变老。
当我坐在书斋里,目倦神疲时,举目凝望那院子里满目的黄绿,这样一道风景,岂不令我心悦神怡?庭院里的那一抹绿色,如今已不仅仅停留于我的眼际,还将深藏于我的心底,并封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