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过年(一)
温暖过年(一)
热气腾腾的年味
□刘小红
随着年关的步伐越来越近,回家过年的心更加强烈起来,内心深处,故乡的烟火永远是一生抹不去的牵挂。那幽静的村庄,冉冉升起的炊烟,人声鼎沸的年货市场,唇齿留香的年夜饭,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声,似乎这一切都那么亲切温暖,久久萦绕在耳边。每每想起,便会有归心似箭的冲动。
南北地域差异不同,故乡的迎接年的风俗各不相同,南方精致,北方浓郁,但每每提及过年,每个人脸上洋溢着陶醉和幸福的表情却极其相似。
在北方老家,除了年夜饭,最忙的就要算是蒸馒头。俗话说:“不蒸馒头争口气。”过年蒸馒头,也有争气的含义,象征着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蒸好的馒头光洁白亮,暄松甜香,再点红点,便有了鸿运当头的好彩头。
外婆家人丁兴旺,蒸馒头是一件极其壮观的场面。外婆长得小巧玲珑,身体却有极强的号召力。皮肤白净,干活干净利索,即便是裹着小脚,依然走路带风,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一年四季,她的衣服领子和袖口永远带着洁白的衬边,向上隆起的发髻,不见有一丝凌乱。热情好客,喜欢帮助邻里乡亲。大舅名叫保国,大家都亲切地叫我外婆“保国娘”。
外公当时长期在外做布匹生意,外婆自己在家里忙里忙外,一手带大了七个子女。外婆喜欢孩子,从来不抱怨辛苦,直到儿孙满堂,依然还愿意帮子女打理家事,照顾孙子孙女。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便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喜欢热闹,每到年关,外婆常常会早早地准备杀鸡、宰羊、炖肉、打酒,经外婆的巧手,总是能把本不算富裕的生活过得津津有味,幸福而香甜。蒸馒头的那一天,大家在外婆的号召下,一大早就来到外婆家。和面、洗菜,盘馅儿、烧火,一场热热闹闹的全家蒸馒头便开始了。用于做包子馅儿的调味品的葱、姜、蒜,外婆常常会在头一天晚上准备好,洗干净放在一旁备用。一声令下,全家动手齐上阵,搬出提前发好的面剂,男的劈柴烧火,女的揉面活馅,擀皮包包子,热火朝天,忙得不亦乐乎。而我们大一点的孩子们,也会在一旁像模像样地剥菜叶,扫垃圾,或者运送柴火。小的看着大人忙得不亦乐乎,也插不上手,便开始在一边自得其乐地各玩儿各的去了。那时候孩子们在一起能玩的东西有很多,一根烧火棒,一把石子儿,一片纸叠的“面包”,都可以玩上大半天,玩腻了,便开始相互打闹追逐,绕着整个院子跑。
那一刻整个院子里,便是劈柴声、剁菜声、烧火声、追赶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在孩子们的打闹下,不一会儿,便开始柴火乱飞,凳子踢翻了,水桶也洒了一地。刚出锅的馒头,还热腾腾地冒着热气,便被馋急了的小表弟抓上一把,瞬间烫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于是责怪声、哭闹声,还有外婆踮着小脚,拎着柴火棍儿,追赶的叫骂声乱作一团。
“ 把弟弟妹妹都给我带到后院儿去,不许再跑到前院来。”外婆一边喊着大表哥,一边用木棍儿把地面敲得震山响,那架势吓得我们抱头逃窜,一步也不敢停歇,直奔后院窑洞而去。外婆虽然一生气嗓门特别大,但却从来不打在我们身上,只是赶走了事。
外婆家的后院儿有一个窑洞,那便是我们常常玩乐的天堂,据说那里曾经是外婆年轻时的婚房,她在那里陪着外公,度过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建设了新房后,这里就成了我们孩子的乐园。整个窑洞沿着垂直的土崖挖掘而成,门槛成圆弧形,洞口虽然小,但洞内空间却很大。四面全是黄土,虽然没有窗户,但通风良好。靠墙根砌有将近两米宽的土炕,已被我们这群猴孩子们打磨得溜光滑圆。这里冬暖夏凉,童年的喜怒哀乐,都是在这个窑洞中度过,我们彼此谈心聊天,诉说梦想,畅想未来。
大人们在外面也热热闹闹地干了一整天。也不做其他吃食,午饭就是吃包子喝汤。包子皮薄馅嫩,有大葱猪肉馅的,有豆腐粉条馅的和豆沙枣泥馅的。上面蒸馒头包子,下面煮粥,满屋子都是热气腾腾的麦面香。外婆最擅长的就是做各种各样的花式馒头,其中我们最喜欢的便是龙糕馒头,她从头到尾一路用剪刀剪下去。剪出的鳞片儿和尾巴惟妙惟肖。盘卧在云雾缭绕之中,打开锅盖滚烫的热气扑面而出,夹杂着浓郁的麦香,顷刻间便会有呼之欲出的灵动。还有牛角馒头,像巨大的牛角,又像半个月亮,再用梳子横向点上花纹儿,左右点上三个红点儿,一个大大的牛角馒头便蒸好了。龙糕馒头是准备用来祭祖,绝对不敢动的,但是牛角馒头却可以大饱口福,刚出锅的馒头,趁着热乎劲咬上一口,甜滋滋的麦香瞬间充斥着味蕾,一个牛角糕足够三个人吃。那时杂粮多白面少。到了过年才吃得上白面馒头,一个牛角大馒头,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肉片儿汤,便是招待亲人最香的饭菜。
每一锅馒头蒸出来,都要看一下面发得好不好,馅做得香不香,大家都赶着蒸馒头,一刻也没有停歇,揉面的、擀皮的、包馅的、烧火的都忙得热火朝天。从早上太阳刚刚升起,一直干到夜灯亮起,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馒头,蒸出来端进去,终于面和馅都用完了,外婆开始走进房间。看看晾在竹席上忙了一天的收获。一天下来馒头蒸了多少个。
清点战果之后,惊人的数量却让大家哭笑不得。忙活了一天,偌大的竹席上仅仅剩下了两笼馒头和一笼包子,用外婆的话说:“这一帮孩子们,吃得比干得多,这还不如我自己在家里蒸馒头,一个人蒸。”大家一边说着一边笑着,外婆眼角笑出了泪花。
到了晚上,妈妈回家说起此事,父亲百思不得其解,便问起了我,“红红,今天你吃了几个包子?”
我掰着指头数了数说:“我今天一共吃了八个包子。”于是,父母开怀大笑。母亲也掰着指头数了数,七户家庭,十几个大人,将近二十个小孩,再加上外婆,这一天每个人就按我的饭量,算一算也是惊人。
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时间也在春播秋种中周而复始,外婆的院子和窑洞,在水利工程建造的搬迁安置中,永远留在了那神秘的水底世界。蒸馍的习俗也渐渐成了童年美好的回忆,我们也已经成家立业,工作在各个城市。但每到年关,辞旧迎新时依然喜欢守在父母身边,团聚时我们不谈乡愁,只说怀念,那热气腾腾满口麦香的馒头,便是家乡的味道,是我们倍加眷恋挥之不去的故乡情怀。
过年,是一场奔赴
王兰飞
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女儿来电话,让我买些倭井潭硬糕、花生酥等;今年她要去部队过年,顺便捎些家乡特产给女婿所在连队的战友们。
女儿和女婿是初中同学,却是异地恋,女婿在外地当兵,两地相隔500多公里,俩人恋了三年,却只见了五六次面。等来结婚后也只一个星期,女婿就回了部队,想是在军人的婚典里没了“蜜月”一词。那个时候,女儿计划着,等园里放假就去部队,好好享受两人世界的浪漫生活。哪想还没等放假,发觉已怀了孕,等女婿回来时,她已在医院待产了。女儿心心念念的两人世界,曾经设想过的多少浪漫情景,全都留给了遗憾。
女儿产后一星期,女婿又回了部队,等再次回来时,他的孩子已有八个多月了,稚嫩的脸蛋忽然被一个陌生的男人凑近,立刻吓得哇哇大哭。女婿缺席了自己女儿一周岁生日,等到今年二周岁,他提早请了假,女儿确认无误后,便兴奋地邀请了三、五好友,订好了场所,还请好了摄像师,准备记录全家团圆、幸福特别的一天。
哪想离生日还有五天时,女婿来电话说,因为有事,不能来了。我不明白,现在国泰民安、举国太平的,能有什么事啊?女儿也问不出什么原因,但她已经习惯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奏了。她说,能给个回音还算好的,平常会莫名其妙地一个星期甚至个把月,突然联系不上,音讯全无,“但这种消失,我是放心的,因为用不着报警。”女儿轻松地开着玩笑。我暗自佩服女儿,当军嫂真是要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啊。
女儿决定今年带孩子去部队过年,“再不让他们父女相认,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爸爸了。”可一个人开车又带着才两岁的孩子,很让人担心安全问题,但女儿却不让我们陪同。她说,自从孩子出生后,还没有过回一家三口的小日子。“到时,我要把给孩子冲奶粉,换尿不湿,哄睡觉的活全部交给他,让他也尝尝做父亲的辛苦。”女儿好似气呼呼嗔怪着,言语里却掩不住对即将到来的一家三口小日子的期盼。
我听了,心里黠笑,她哪会舍得让心心念念想着的丈夫劳累,反倒是想让孩子去给丈夫当开心果玩的了。
其实,女婿对女儿是满怀着愧疚的,这从女儿的聊天中听得出来。一次,俩人散步时,女婿突地立住,表情郑重地向女儿敬了个军礼。女儿被这突兀的举动吓了一跳,以为他又要立即回部队了。女婿解释说,想到自己谈恋爱时没有陪她在身边;结婚后,女儿因妊娠厉害晕倒被紧急送医时,他也没在身边;也没有为家里做过什么事,觉得很对不起女儿。又不知拿什么报答,所以就突然想向她敬军礼,他说这是他最崇高的敬意,谢谢老婆!女儿说起这个情景时,总带着神圣自豪的语气。
女婿当兵十余年,只有结婚时在家过了个年。之前,他说,自己是单身,要把过年的机会让给结了婚有家庭的战友。结婚后,他又说要把过年的机会让给回家相亲、结婚的战友。女儿、女婿他们的联系更多的是在电话、视频上,看着还说不全话的宝宝对着视频一声一声不停地叫“爸爸,爸爸”,这让女儿决意奔赴部队去过年。
这想法定了后,女儿便行动起来,她把宝宝吃的穿的用的都计划准备好,还特别带上了玩具积木。宝宝现在会把积木搭得很高,她够不着的时候,会知道搬小凳子爬上去继续搭。“宝宝现在能把积木搭得比自己人还高,所以一定要在他面前炫耀一下的。”女儿得意地说。
女儿买了一大箱女婿爱吃的零食,甚至还买了两瓶配有心形烛台的果酒。我惊讶于女儿平常从不喝酒,怎么会想到买酒呢?
女儿说:“好不容易过年相聚一次,那肯定得来个氛围和情调。你想啊,过年的时候,点上蜡烛,我和他在烛光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一边听着外面鞭炮噼里啪啦,是不是很浪漫很温馨?”
“那宝宝呢?”
“她在旁边搭积木啊!”
“你们点着蜡烛,黑灯瞎火的,她看得见吗?”
“哦……”女儿恍然笑了,笑声里满是陶醉,这份陶醉让我也感到欣慰和幸福。
祝愿那些离家奔赴抑或回家过年的人们,当坚强和责任奔向热爱时,世界将碰撞出幸福绚烂的光彩!
我在图书馆里办年货
□周胤铮
春节临近年味浓,置办年货最忙碌。老妈和老婆忙着在各大电商平台货比三家,买新衣、囤食材、备礼盒,都知道我这个“甩手掌柜”只会“嗯嗯”“随你”,就懒得向我征询意见和建议。
百无聊赖的我也装模作样翻看手机,点击朋友圈,拇指顺势往下一划,一则公众号推文“2024年你的心愿书单,我们来采购!”一下子就跃入我的眼帘。嘻嘻,虽然在“衣食”方面的确自愧不如,但“图书”版块可算是我的强项。干脆发挥自身优势,趁此良机,给自己和家人在图书馆置办点“图书年货”吧。
细览“参与方式”,原来和县图书馆常年开展的“你选书 我买单”线上线下荐购活动如出一辙,那岂不是“老友相见、分外亲切”。记得我第一次得知县图书馆有“读者荐购”服务项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荐了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当图书馆工作人员电话通知我可以去拿书时,简直又惊又喜。惊的是我几乎把这事儿给忘了,喜的是图书馆真的能帮我们读者实现“书单心愿”。
拿到手后,全新厚实的图书,沁人心脾的书香,是让我爱不释手。《世纪三部曲》里的第一部《巨人的陨落》,腰封宣称全球读者平均3个通宵看完,结果我真的几乎是一口气看完这部1168页厚、有66万字的鸿篇巨作,读完还意犹未尽,又迫不及待地翻看第二部《世界的凛冬》。自此,“读者荐购”服务深入我心,一遇到想阅读、而县图书馆里又没有的书籍,我就会在“读者荐购”里输入我的“图书心愿”,静静地等待梦想成真。
龙年新春的“图书年货”,该置办哪些心心念念的书籍呢?我迅速启动大脑搜索引擎,在脑海里搜寻最近看过的、听过的、感兴趣的作者和书目。哲学金句频出的韩炳哲,读书博主“阅读药丸”力荐的《嵇康之死》,《秋园》作者杨本芬奶奶的最新作品、非常感兴趣的译文纪实《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最美的爱情《平如美棠》的姊妹篇《平生记》……通通列入我的“心愿”,立即提交。哎呀,光顾着给自己谋“福利”,把家人的“图书年货”给忘了。可是五本“心愿图书”已满,又舍不得删,怎么办?脑袋咕噜一转,那就索性直接去县图书馆里逛一逛、现场“采购”,肯定也能置办到心满意足的“图书年货”。
择日不如撞日,我立刻骑上小毛驴飞驰到图书馆。一楼有老妈最喜欢看的《故事会》系列,每天睡前翻看三五个奇趣故事,味道好极了。二楼有老婆中意的悬疑推理,紫金陈的《长夜难明》就蛮不错,高分电视剧《沉默的真相》就是改变于此,想必爱妻定会赏脸一览。三楼是少儿书籍区,鉴于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已经不怎么喜欢看绘本和拼音读物,而是更愿意听我讲书中的故事,我用儿子的借书证借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和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俗世奇人》里诸如《炮打双灯》《崔家炮》等和新年有关的奇人异事,不仅应新春之景,还会让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借阅《可爱的中国》,则是因为我在小学时看过方志敏烈士的传记,其中就有摘录《可爱的中国》的节选文章,令人深感钦佩和感动,我想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感受革命先烈那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奉献精神。
“嘀嘀嘀”我在自助借阅机上顺利借好书,满满一书包。拎起沉甸甸的书,我的心情却如此轻盈欢快。一想到这些心爱的书籍将与我和我的家人共度龙年新春,我不禁喜上眉梢、心满意足。
这个世界,有图书馆真好!
这个新年,有“心愿图书”,真赞!
种点小菜过大年
□余国定
年年过年,年年有鱼,年年都是丰盛的大餐,但年味年复一年,大同小异,年年如此。
今年过年,妻子早早和我提起,人家说过年年味创意,我们过年是否也来点新的,上山去种点小菜,过大年。
上山种小菜,种点小菜过大年,妻子的想法和我一拍即合。上山种小菜需要田,而我家上山去种小菜的这块田,是妻子二姐夫十几年前在一片杂乱的山脚下一锄一锄开出来的,二姐夫已经种了十多年,二年前,二姐夫因年龄大了,腿脚行走不便、无力爬坡、爬山,无法劳作。有一次,妻子问我,二姐夫有一块田想放弃,问我要不要。妻说,要的人很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想想,自己也马上要退休了,有这样一块田伴,与大自然零距离,放飞我老年的身心,丰富我的业余生活,也是一件好事,当下对妻子说,要的。就这样,因为这一层关系,我理所当然,成为二姐夫要废弃这块田的第一使用权人了。
由于这块田距离我家2公里之远,上山小路又不好走,加之种菜需要技术,需要下定决心,舍得辛苦和付出。而我又是一名专业晒盐人,同晒盐打了四十余年交道,只知道制卤、结晶,打盐花,对种菜一窍不通。妻子这么多年搞的又是医院后勤服务工作,从事蔬菜种植也是半路出家,一知半解。就这样,这块田使用权继承之后,将近二年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空弃状态。
菜田多年没有好好耕作、打理,菜田、菜田四周杂草丛生,荆棘坎坷,菜田和草丛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菜田和草丛。我和妻子一上山,先着手对菜田周边的荒草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将杂草一根一根连根拔起。经过打扮后的菜田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我和妻子站在菜园边,望着边界清晰的这一片菜园,久久思索着,种点什么新鲜、高山蔬菜,欢欢喜喜迎新年,过大年。
多年没有从事作物种植,菜田的土壤处于坚固、结实状态,特意向一楼老李家借了一把特大号的钉耙,对菜田进行一次排雷式的重新开垦,将土中开出来的大小石头全都处理掉。开过后的土壤看上去土质不是很肥沃,又从周边的土壤肥沃之处挑来一担担客土,对菜田进行加土。为了更好强化土质,通过朋友介绍,从岱东一处养山羊的山上,特意买来几袋山羊羊粪,一路闻着羊粪的腥味,从岱东用电动车带到山脚下。路上,几个美女从我身边经过,闻到羊粪的臭气,纷纷捂鼻转脸快速离开。一袋袋将羊粪扛上山,将田一块块中间开沟,倒上羊粪,再用泥土复盖上,作为基肥,为蔬菜生长打好肥料基础。就这样,经过精心打理,一块方方正正、清清爽爽,像镜子一样的山间田野露出了美丽的画面,想着不久,这里将栽种上各种新鲜蔬菜,自己在花甲之年从盐民转型为农民,同土地打起交道,心情不知不觉,感到舒畅起来。
上山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进出这片菜园十分不方便,花了几天光阴,沿山脚开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绕山小路,从山下取来一些小石子铺在小道上。为了能让上山休闲的路人有一处休息的地方,精心挑选了几块平石头,清洗过后放在菜田边,作为菜田的又一风景之处。
一日,走上来二位女同志,看见这处独一无二的菜田和菜田周边独到的景观,高兴地大声说笑,这里太美了,她们的笑声在山涧久久回荡。
田园整理好之后,我和妻着手开始蔬菜种植了。考虑到离过年还有3个多月时间,在蔬菜品种选择上选择花菜、大白菜、小青菜、菠菜这几个品种。
花菜品种根据上市的时间,有好几个时间段,我们选择100天的品种。种花菜之前,先将花菜籽用冷水浸泡一天一夜时间,第二天就将浸泡过的菜籽小心地埋入土壤中,再在土壤上面小心地浇上一层水,每天都要往返菜园,对菜籽进行浇水精心管理。一星期后菜籽抽芽,过了将近一月时间,我们就将抽芽的一株一株花菜苗栽种在田上,从此开始花菜的后期管理了。
在种好花菜的同时,大白菜、小青菜,菠菜等蔬菜的种植工作同时跟上,往昔山林这块杂乱的土地如今种上了整齐划一的各种蔬菜,成为山涧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随着蔬菜慢慢长大,管理成会了一道必修课。每当气象预报寒潮来临,气温异常下降,我就和妻将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薄膜拿到山上,对每一块菜园安装小型塑料大棚,对花菜、青菜,菠菜们进行大棚保暖,防止蔬菜受冻侵害。等寒潮过后,阳光再次普照大地,我们又重新将塑料一块块揭起,让蔬菜再次感受阳光的温暖,快快长大。冬季天时少雨,久早的蔬菜因缺水会枯死,这处山涧没有天然的沟渠可以供水,为了能让蔬菜能及时喝上水,我就来到一公里开外的另一个山涧一处水坑处,挑来一担担干净的泉水让蔬菜们喝过够。
随着蔬菜作物的逐渐生长,妻辛劳在前,起早落夜,对蔬菜作物进行一次次除草、锄土,施肥,在我们夫妻俩精心呵护下,山涧这块小菜园的蔬菜长势青青,日益茂盛。
初次种菜,实实在在感觉到种菜的劳累和艰辛,但一分付出得到的是一分回报,望着即将成熟的蔬菜,今年过年有了新的创意,心里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喜悦。
临近过年了,菜园里的花菜已经开花结果、好似一盆盆碧玉盆景,大白菜株株果得严 严实实,仿佛十月怀胎的孕妇,小青菜,菠菜也都到了喜获丰收。
那天,我在菜园里,准备了一篮子菜,提到80多岁的老母亲处,老母亲见我这辈子没有种过菜,最多小时候帮母亲浇浇水的,今天提上自己亲手种的一蓝菜,心里一高兴,一脸的老皱纹起了几朵浪花。
前两天,远在杭城的儿媳打电话过来,说妈快要过年了,我们回家来,你给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呀。听到妻电话里在对儿媳说,蔬菜、高山绿色、自然、新鲜蔬菜,等着你们上山去采摘。媳妇听后,笑着一脸高兴,好呀,妈,我们最喜欢吃高山蔬菜了,过年最难得的是自己亲手种的,那我们过年的火锅会更加旺盛了。
蔬菜种植很辛苦,很疲惫,但此刻过年有了新创意,我的心情,很知足,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