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群岛杂志 > 海洋文学 >

海洋文学

寻找大海的野性美

                            寻找大海的野性美
  
                                                       文/彭秀良
  
 
我很喜欢大海,喜欢她的辽阔,更喜欢她的波涛涌动。
   我的家乡在华北大平原上,小的时候从没有见过山和海。好在往西走百八十里地,就能进入太行山的余脉,于是高中毕业时第一次走进了大山。虽说是光秃秃的山包居多,可我还是为山的高大挺拔所征服,我感叹山的胸怀之宽广。不过,当时有人告诉我,大海的胸怀更宽广,而且你看不透其中隐藏着多少秘密。自打那时起,我就偷偷地爱上了大海,很想瞧上一眼。
  临近大学毕业,我跟随一位室友回了一趟他的老家。他的家在秦皇岛地区的一个县里,离海边很近,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未到海边,我的心里就止不住打起了小鼓,是渴盼、是期待、是激动,一时也说不清楚,反正是充满了莫名的烦躁和不安。及至看到远处海天一色的茫茫际线,我有些热血沸腾了,马上就能看到胸怀宽广的大海了!猛然间,作家鲁彦《听潮》里对大海的一段描写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每次背诵课文到这里时,我就纳闷:大海真的是很疯狂吗?不过鲁彦说这是大海的美,弄得我将信将疑。
  我第一次见到的大海,却不是咆哮的样子,波浪一滚一滚地涌动着,蛮有规律也蛮温柔的。震惊于大海的辽阔无际之后,我和室友坐在沙滩上,呼吸着夹杂着腥味的海风,用目光寻找着远处海面上如树叶般飘动的渔船。“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毛泽东那著名的词句一下子跳了出来,借景生情情易老,可惜我不会慨叹“换了人间”,也没有见识“白浪滔天”的壮观场面。大海给我的第一印象居然是温柔有加的。
  后来又几次去秦皇岛、山海关、北戴河看海,依然没能发现波涛汹涌的景象。只是在“老龙头”的长城入海处,感受到了海浪拍击砖石的轰响声,但那声音并不是很大。以后坐海轮跨过渤海海峡,登上旅顺口的白玉山,俯瞰山脚下的旅顺军港,唯见器宇轩昂,仍无从领略波涛拍岸的诡异奇观。逗留大连的日子里,也曾穿过延伸至海边的星海广场,感受上涨的海水舔舐脚面的阵阵涌动,却依然品尝不到猛烈的况味。还有一次是在天津的大沽口,一条链子似的白河注入风平浪静的渤海,炮台上德国克虏伯公司制造的巨炮直指白河口,我的思绪穿越时空隧道,仿佛看到了守卫炮台的清军士兵与外国入侵者的激烈战斗。然而,回到现实状态的我也意识到,大沽口附近的海面不会有汹涌的波浪,否则又有谁会选择这么一个不利的登陆场呢?再往后,上海、深圳的海滨我都去过了,领略的差不多还是海的温柔。
  到哪里去寻找大海的野性之美呢?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鲁彦的《听潮》写的是他在普陀山的体验,是在夜间大海“醒”来之后的体验。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四面被海水包围着,岛上俨然是佛国圣地,远寺的钟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大海,于是它发怒了,“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鲁彦听潮的地点选择很有讲究,是被海水四面包围着的普陀山,岛上还有供奉着观音菩萨的三座禅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嘛。是了,要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之野性美,地点的选择太关键了。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不也是在秦皇岛海域看到了“洪波涌起,星汉灿烂”的景象么?为什么我好多次都没能看到呢?
  再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鲁彦的听潮是在夜间,应该是在午夜以后,他说是寺庙的钟声“惊醒”了熟睡中的大海,“夜半钟声到客船”嘛。看来,要想领略大海的野性之美,还要选择好听潮的时间,就像有名的钱塘潮那样,一年之中不就是阴历八月份的那两天吗?莫非曹操也是在夜间“观沧海”的吗?我看不是,曹操只不过借着诗句抒发壮怀的情感罢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未必真正见到了“洪波涌起”的万千气象。
  想明白了这两个关键点,我可要花心思去找合适的看海观潮地点了。普陀是不能去了,鲁彦的文笔是我辈无法超越的;钱塘也是不能去的,挨肩接踵的人群会扫了兴致。其余的还有哪里呢?可供选择的地点不少,但是能够真正欣赏大海野性之美而又能够享受人文景观熏陶的地方却是不多。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再加上香烟缭绕的佛家寺院,才是最好不过的地点了。我在地图上仔细搜索,竟然发现了这么一个绝佳的地方,而且也在舟山群岛中,真是太妙了。这个地方就是岱山岛,岛上的超果寺虽不及普陀三刹名气大,却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受鲁彦《听潮》的影响太深了,我模仿着他的做法,半夜里起来听潮,无奈写不出让人读来刻骨铭心的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用在我身上倒是再恰当不过了。我没有体会到鲁彦那种大海被远寺钟声“惊醒”的意境,但听到了夜间潮水上涨冲击礁石的轰鸣声,不似乐器的敲打,也不似马群的奔跑,说实话我压根儿就不知道马群奔跑是什么声音。我的感觉,潮声好像陆地上阴天下雨前的打雷声,也好像打谷场上十几个碌碡轰轰隆隆滚动的声音,有些动人心魄,但不嘈杂,蛮有规律的。我想,要是白天看到潮水上涨冲击岸边礁石的情形,一定比单纯的听潮声要有趣得多,可能更好地感受到大海的野性之美。如果再赶上雷雨来临前,海面上波涛翻滚,天空中浓云密布,那野性的大海肯定更美,可惜我没能一饱眼福。
  不过,我是不虚此行的。夜间听了很长时间的潮声,白天又去参观了几家博物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台风博物馆,在这里,大海的野性不复再是一种美,而是带给人类无穷灾难的祸根,鲁彦在听潮时大概没有想到这一点吧,否则他就不会赞美大海的咆哮声了。除了台风博物馆,岱山还有5家以“中国”打头的博物馆,分别是中国灯塔博物馆、中国岛礁博物馆、中国盐业博物馆、中国海防博物馆和中国渔业博物馆。岛礁博物馆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然状态的海岛博物馆,由100多个岛屿和海礁组成,询问了世代居住在某个岛上的渔民,方知出海打渔是有很大风险的,最可怕的就是台风。一位年过五旬的渔船老板对我说,现在的出海风险已经小多了,他的父辈当中以前曾有人丧生在突如其来的台风中。听了他的述说,我才意识到,文人笔下的大海野性美太过天真了,那“秦皇岛外打鱼船”又是什么呢?
  从孩提时代对大海的幻想,到中学时代课文里的描写,再到亲身体验海水的咆哮和肆虐,我的心灵和脚步是一同蹒跚前行的。大海的野性美幸运地被我找到了,下一次我还会再来岱山吗?还来体验什么呢?我默默地追思着短短两天的岱山之行,回味着很久以前开始的历程,竟然发现对大海的理解是那么得肤浅,于是我决定寻找之旅仍要继续下去。
  普陀,岱山,鲁彦,我,听潮……
 
 
  

相关阅读: